Page 173 - 威海市科技创新政策词典
P. 173

务体系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,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、


                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,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。完

                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,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


                新规律加强合作,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、熟


                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。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,推

                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。加强顶层设计,加快建立以创新中


                心为核心载体、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

                业创新网络,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


                担、利益共享机制。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,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

                需求,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、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


                制新模式,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(工业技术研究基地),开展


                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。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

                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,规范服务标准,开展技术研发、检验检测、


                技术评价、技术交易、质量认证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,促进科

                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。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,为企


                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。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


                技术,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,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

                能力,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栏 1   制造业创新中心(工业技术研究基地)建设工程

             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增材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
              共性需求,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(工业技术研究基地),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、成果

              产业化、人才培训等工作。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、考核、管理的标准和程序。
              到 2020 年,重点形成 15 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(工业技术研究基地),力争到 2025 年形成 40 家左右制造
              业创新中心(工业技术研究基地)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1
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   173   174   175   176   177   1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