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6 - 威海市科技创新政策词典
P. 406

市)第 3 位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3488 亿元、利税


                14263 亿元、利润 8763 亿元,均居全国前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二)产业体系发育良好。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,我省工业在


                采矿业、制造业、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 3 大门类、41 个大类和


                197 个中类中均有分布。国家统计的工业产品中,我省有 100 余种

                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。工业自我配套能力较强,汽车、农业机械、


                工程机械、电工电器、纺织服装等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三)骨干行业竞争优势较强。2014 年,全省轻工、化工、机械、

                冶金、纺织、电子信息 6 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万亿元,占全


                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82%,其中轻工、化工、机械(含汽车)3 个

                行业突破 2 万亿元。轨道交通、高档数控机床、核电风电装备、海


                洋工程装备、大功率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明显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(四)布局渐趋优化。“两区一圈一带”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,

                东、中、西部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。产业在不同区域间梯次分布,


                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。各类经济开发区、高新技术园区、保税区、

                工业园区、特色产业聚集区、产业示范基地等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


                载体。县域工业成为工业布局的基本单元,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明晰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五)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。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,平等对

                待各类市场主体,大企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,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


                日趋活跃。2014 年营业收入过 100 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 162 户,

                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 50%。过千亿元的企业增加到 10 户。全省


                工业技改投资中,民间投资占 85%以上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


                断提高,已有 18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落户山东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4
   401   402   403   404   405   406   407   408   409   410   411